黄山白茶

        黄山白茶的主要概况        

 649696fbb1333ceb8fe24b4feb63b7e.jpg

    黄山白茶(又名徽州白茶),安徽省歙县特产,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产品。

黄山白茶富含氨基酸、铁、锌、硒等营养元素,特别是氨基酸含量较高,高达9.2%,远超浙江安吉白茶,由于其酚氨比较低,故茶汤滋味极其鲜醇。

2015年10月,黄山白茶荣获首届中华好茶称号。2018年3月,黄山白茶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

 e17e71781dd00c58a61019a5892d1f0.jpg   6c82da0926a807b34306cace697699d.jpg  c067a1d6e61cd9c7faa5ea437ba39e1.jpg  

基本信息

中文名黄山白茶

外文名Mount Huangshan white tea 

产地名称安徽省歙县

品质特点芽白如玉、叶薄如纸

地理标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

批准文号2015年第115号

批准时间2015年10月12日

62554a3169468300a3fe593d676be8c.jpg

目录

1产品特点

2历史渊源

3产地环境

4生产情况

5产品荣誉

6地理标志

7技术要求

8历史渊源

产品特点

黄山白茶芽白如玉、叶薄如纸。叶脉呈乳白色,冲泡后似凤羽有兰花香,汤色清澈,鲜爽甜香。理化指标:水浸出物≥35%,游离氨基酸总量(以谷氨酸计)≥7.0%。

历史渊源

20世纪90年代初,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璜田乡茶农陆续在六联至蜈蚣岭海拔600米左右的高山茶园中发现多株原生状白茶树丛。

1991年,歙县农业局与当地茶农的采样,研制出首批样品。

2008年以来,黄山白茶进行规模化推广。

2009年,注册成立了黄山甘白香白茶生态园。

产地环境

歙县地处皖南山区,属亚热带季风气候,年均气温16.4℃,年降水量1477毫米。年平均气温为16.3℃,区域分配沿河谷、平贩一带高,南、北山区低,歙县多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8.8℃,地中(10厘米深处)温度为7.8℃,地面极端最低温度为-16.3℃,极端最高温度为70.9℃。歙县多年平均降水日数154.3天,降水量为1536.2毫米,属皖南多雨区,适宜茶树生长。

生产情况

黄山市歙县有白茶基地500亩(其中黄山甘白香茶业有限公司有基地300余亩,白茶育苗基地200亩,白茶积植户达1500户。白茶种植面积达4000亩,茶叶初产值达6000万元。

产品荣誉

2009年、2011年、2013年黄山甘白香茶业有限公司三次选送黄山白茶参加“中茶杯”评比,荣获两个特等奖一个金奖。

2015年10月荣获首届中华好茶荣誉称号。

20183月,黄山白茶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。

2019年10月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荣誉。

地理标志-地域保护范围

黄山白茶(徽州白茶):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

产地范围:安徽省歙县现辖行政区域28个乡镇,总面积2122平方千米。

质量技术要求

品种白化变异的黄山群体种。

立地条件海拔高度≥300米。土壤类型红壤、黄壤,pH值4.5至6.5,有机质含量≥1.0%。

茶树栽培

育苗:采用无性繁殖。

栽植密度:≤60000株/公顷。

施肥:每年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≥22500千克。

环境、安全要求:农药、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,不得污染环境及超标使用

采摘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,采摘1芽1叶初展至1芽3叶开展的鲜叶。

加工工艺流程摊叶萎凋→杀青→做形→干燥。

技术要求

加工工艺要求:

杀青温度200至220℃;叶色变暗,略有扎手感即可。

做形成条率≥60%。

干燥初烘:温度110至120℃,摊叶厚度2至3厘米,时间15至20分钟;复烘:温度100至110℃,摊叶厚度1至2厘米,时间15分钟左右;提香:温度80至100℃,烘至叶片嫩黄带绿、色泽鲜活、嫩香扑鼻即可

历史渊源

黄山白茶历史渊源“黄山白茶”又名“徽州白茶”,自宋代则有之,被宋徽宗乐道,成为贡茶而风靡一时。

说到白茶,我们不能不提宋朝第八代皇帝——宋徽宗(赵佶),虽然他是一个不理朝政社稷,搜刮民脂民膏,生活荒淫无度的昏君,但他却是一位少有的皇帝书法家和画家,更是一位对茶叶有独特嗜好和见解的茶痴,他所著的《大观茶论》是最好的注解,也是我们了解有关白茶发展读到最早的科学论著。“……白茶自为一种,与常茶不同,其条敷阐,其叶莹薄,崖林之间,偶然生出。虽非人力所可致。有者不过四五家,生者不过一二株;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,芽英之多,尤难蒸焙,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,须制造精微,运度得宜,则表里昭彻,如玉之在璞,它无与伦也。浅焙亦有之,但品不及……”

黄山白茶(徽州白茶)生产据宋淳熙年间(1174-1189)《新安志》记载“凤凰山在歙北,十五里,高三十仞,周十里,常有凤凰集于此,旧产茶,岁采制不过二三斤,熙宁中(1068-1077年)丘寺丞名之为“甘白香”史料佐证徽州白茶生产应始于宋代。有人说,自北宋皇帝赵佶在记载了白茶之后,一直到明代的350年中就没有再发现过白茶。没有经过考证,只是姑妄听之。但是,我县重视和发展白茶应是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,时任茶叶干部胡武海先生(现已),在璜田乡蜈蚣岭村的崇山峻岭之中,偶然发现绿茶的变异种—白茶,经长期观察和反复研究,发现白茶与常茶不同,它具有观赏、营养、经济三大价值,富含氨基酸、铁、锌、硒等营养元素,一般绿茶不能与之相比。该茶外形芽白如玉,叶薄如纸,冲泡后芽叶成朵,香气高爽,汤色清澈,嫩绿明亮,端杯入口,滋味鲜爽,满口甜香,实为茶中珍品。